人一生不斷的學習,有一堂課是必修的,因為是人生必需經歷的,這一堂課名叫【生死教育】。
「生」的意思包含「生命」、「生活」和「生機」。「生命」是指生物體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動的能力,《創世記2章7節》記載生命是由神賜予世人:『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,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,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,名叫亞當。』「生活」是指我們如何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活著。「生機」的意思是生存的機會,亦同時指生命的活力。「死」是指「死亡」,生命的終結。「生死教育」便是要讓大家正面地了解「生」與「死」的意義。
我非常喜歡臺灣女作家三毛女士的書籍,在她的著作《夢裡花落知多少》有這一段話:『其實人生的聚散本來在乎一念之間,不要說是活著分離,其實連死也不能隔絕彼此的愛,死只是進入另一層次的生活,如果這麼想,聚散無常也是自然的現象,實在不需要太多悲傷。』。看到「其實連死都不能隔絕彼此的愛」這句子,令我回想起最近修讀由Dr. Robert Neimeryer (一名美國心理學家)主持《重構悲傷治療的課程》的情景,他經常說:「 悲傷治療絕對不是讓哀痛者忘記逝者,而是要幫助他們與逝者找到另一種愛的連接。」前述兩位前輩都異口同聲提及「死」與「愛」的連接。
「康恩」製作【生死教育】視頻的目的,就是本著一個理念,將「生命」、「生活」和「生機」與「死亡」連結在一起,並彰顯「愛」,用真實的人生故事與大家分享,藉此為癌症病人、他們的關顧者和在生命路途上遇上失落的人帶來正能量和鼓勵,讓大家明白到,任何人都可以活出有意義和生機勃勃的人生,及至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刻,亦會感到安然無悔。
截至2021年2月,我們已經播放了九集【生死教育】視頻,所有視頻都點滴出「愛」,當中計有陳耀南教授在《平生道路九羊》講述他與女兒因三十年未能再聚所流露苦澀的愛、年輕音樂創作者Henry在《年輕的生命》講述年輕人與父母的愛、湯新南院牧在《一人有一個故事》講述家庭的愛、黃民牧師在《如何讓孩子走出哀傷》講述對子女的愛等等。
藉著「康恩」團隊這一個充滿「愛」的大家庭,讓【生死教育】視頻自播出後,可以在不足四個月的時間,在YouTube平台擁有超過1000名的訂閱者和不斷增加的留言。這一切皆源自觀眾對「康恩」的愛。
為表示「康恩」對癌症病人的愛,我們不斷努力拍攝更多有意義的視頻,為癌症病人帶來盼望和鼓勵。為表示製作團隊對「康恩」的愛,我們忠於上帝交給我們的職責,無懼風雨,一直堅守崗位,並透過不斷學習,時刻增值。為表示我們對康恩義工們的愛,我們學習彼此合一,各盡其責,用愛心和寬容共同服事。
如果有一天,您偶爾遇見我在某角落扛著一個三腳架和攝像機進行拍攝,非常期望您可以停下來,告訴我關於您的故事,讓我可以為您製作一個視頻,與大家分享您精彩的人生故事。
感謝各位對「康恩」傳媒團隊以及【生死教育】視頻的一貫支持和收看。
願主賜平安予大家,並祝各位新年蒙福。
康恩傳媒主任 楊曉曦姊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