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養關懷與個人成長工作坊

林偉廉牧師1988年畢業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後開始參與醫院院牧事工,已超過35年之久。他於1994至1996年在美國夏威夷接受臨床牧關教育督導訓練。1996年回港後,開始督導臨床牧關教育課程及推動香港醫院院牧事工的發展。於2001年被夏威夷奴安怒浸信會按立為牧師。曾任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主任院牧;香港浸信會神學院、聖公會明華神學院、神召神學院客席講師。

網絡連線帶給我們的祝福。康恩關懷中心分別於10月18日及25日晚上舉行了線上工作坊。這次工作坊不單在於不受地域的限制,雖然身在香港,樂意抽出時間,接受我們的邀請,藉網絡連線給我們分享了兩個主題:「化苦難為祝福」及「聽眼淚說話」
這個工作坊主要是訓練學員為有需要的人士,尤其病患者及其家屬,提供情緒和心靈的支持。讓學員在知識、技巧和態度上獲得幫助,使他們能更有效地關顧及敏感病人各方面的需要。讓學員對自己有新的醒覺和發現,並且發展關懷他人的事奉心志。

以下是從這四個主題的一點學習反思:

7月12日 第一講:當我所愛的人病了
當我們接觸病人的時候,需要用心聆聽他們的需要,讓他們感到被接受、被理解。若我們可以明白他們全人(身心社靈)的需要,便能夠有效地進入他們的生命,鼓勵他們,與他們同行。

7月19日 第二講:關懷者的素質與掙扎
作為一位關懷者,我們需要好好管理自己,包括時間、健康、人際關係及靈性的需要。林院牧分享了在《藝術論》的一句說話:「今日基督教藝術的任務,是要將愛帶入人群。」這個是否我們作為關懷者的醒覺及選擇呢?

10月18日 第三講:化苦難為祝福

  • 苦難不是用來比較的,別把彼此的苦難放在天秤上秤。
  • 人活著,就要面對掙扎,誰也不能幸免。掙扎是容不得我們嘴硬,要我們面對遲遲不願面對的同時,也揭穿了我們心靈的底牌。

10月25日 第四講:聽眼淚說話
「當我感到死亡臨近時,忽然間醒悟到自已多麼能夠影響留下來的人的心。倘若我可以真誠地說,我為活過的一生感恩,我熱中於寬恕及被人寬恕,我充滿著盼望──那些愛我的人會繼續活著在喜樂和平安中,我也深信那位呼召我的耶穌會引領所有與我生命有關的人。」    ~盧雲《鏡外~生死之間的省思》

這次工作坊的參與人次有200位。我們從林院牧的課題分享及他個人經驗的分享中,體會到作為關懷者的重要性及意義重大。盼望每一位參與者都可以繼續學習,作一個有使命的關顧者。

分享到: